虔誠是什么意思(有虔誠之心的人)
接觸過虔誠兩字之后,一直在問自己,什么是虔誠?也一直試圖在生活中找到虔誠的真正含義,看過《波仁崗齊》電影實拍的那種虔誠。還有看到寺院里那么多信眾跪在佛菩薩像前的虔誠叩拜的模樣及念經(jīng)咒佛教徒信眾以各種形式虔誠恭敬,坐,站等不動的姿勢。
除了這樣的形體虔誠之外,還可以有別的形式來虔誠嗎??難道非得叩拜,跪拜或者站立不動以示虔誠??
也曾學(xué)著這種的形式虔誠,耳邊?;仨懺犨^的教訓(xùn),要虔誠神,佛,菩薩,不虔誠,不恭敬是造業(yè),是褻瀆。
所以常心生畏懼,在神,佛,菩薩像前不敢亂來。而這種,畏懼與虔誠是處于害怕惹怒神佛,菩薩。要是被無形中降罪受罰就糟糕了。
心里的這種虔誠,畏懼,也是為了能獲得神佛的護佑及幫助自已的生活能過的更好。將自己的很多困難交由神,佛來處理,現(xiàn)在想想,其實這樣的虔誠與敬畏是心里延伸出來的很難被查覺的“懶惰”思想。是一種很危險的信號。
所以吧,在這樣的虔誠與敬畏下見到寺院里的神,佛,菩薩像,總是很別扭,不想去拜,雖然不想拜,心里卻常懷敬意??偸怯X得在拜有點變味之感,反正是合不上自己的心意,似有似無的抗拒著。
心里總是感覺虔誠不似世人所理解,表現(xiàn)的那樣。
不同于世人所表現(xiàn)的樣子,可又不明虔誠該怎么做?常覺得虔誠是一種完全的交托與相信,甚至是生命的交付,那種信心,是對自已完全的信任,是自己對自己完全的認可,這樣的虔誠是建立在對自己自信的基礎(chǔ)之上。但看著寺院里叩拜的人們,心里生不起那種虔誠的自信,也可以這樣說不是心里那種想要虔誠感受。
因而常不愿和他們同流合污,以種形式去虔誠神佛。但又很迷茫要以何種狀態(tài)去虔誠才算正確,合于自己的心。
常陪家人去寺院,又架不住家人的規(guī)勸就會去叩拜神佛像,去叩拜神佛像時,就只是單純的叩拜,雖然生活的眾多不如意,有很多的事可以求,求發(fā)財,求婚姻,求事業(yè)。但在叩拜那一刻心里就是不想求,有求也不求,只想單純的叩拜,只想給神佛叩拜。
家人往往在邊上叨叨了,求這求那。有時看著父母的身體不好,就會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或者求自己健康,末了會自然而然的帶上祝福天下父母身體健康,與同已病者都得健康??偸遣幌霝樽约喝デ?。
在后來的一次機緣,終于明白虔誠,虔誠是虔誠神佛的無私無我的品質(zhì)。
虔誠,是虔誠慈悲大愛的情懷。
虔誠,是虔誠愛.奉獻的宇宙規(guī)則。
因此,再叩拜時,有神佛像與無神佛像無有區(qū)別。
虔誠時,并非只在形式上的表達,形體只是一種表達的形式。
虔誠,就是躺在那里,聽神佛的無私無我,慈悲為懷的事跡與教誨,心里升起同樣的慈悲大愛之心。落實于日常生活間,不去做害人害己之事。
那怕在坐,臥,站,立,行之間,都會去把控頭腦意識中的不良念頭使之, 不與大愛,奉獻規(guī)則或慈悲大愛原則相抵觸,為有“愛心”的純正而會強烈的去除不良的念頭,此也是虔誠。
寺院中的無論那尊神佛像,都是“愛.奉獻”規(guī)則的化身,以慈悲大愛情懷立世于世人心中。虔誠“愛.奉獻”宇宙規(guī)則或者虔誠神佛菩薩的“慈悲大愛”品質(zhì),不就是與神佛之心相合,又何必拘泥于形式。
真,心明虔誠時,叩拜是心的叩拜而非形的叩拜。
虔誠,也不可隨便虔誠某個人,一旦虔誠錯誤將導(dǎo)到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失去慧命。
虔誠一位師傅,是需要去耐心細致考查的,用心去看,不是以師傅的神通多厲害為依據(jù)。
不是以師傅的信眾多廣為依據(jù)。也不是以師傅的言語多么的高大尚,多么的有道理為依據(jù)。
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充分的去了解分析,觀察之后,聽其言觀其行,是否真的言行如一,在對人對事對物時都能體現(xiàn)有“愛”心的存在,無私無我,真的自然而然的用慈悲心,大愛心,利益眾人,眾生,利益整個自然環(huán)境而不計較個人得失。
這需要自己去親身體悟感受,并確認,如此生起的真正自信虔誠之心才不會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