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足下是對誰的稱呼是什么意思,其實他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足下是對誰的稱呼相關(guān)的一些知識,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下吧!

足下是對誰的稱呼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還有陛下、殿下、閣下等類似稱呼。

2、這里主要說一下“殿下”的意思。

3、“殿”,即“宮殿”,“殿下”本為宮殿的陛階之下,直觀之意為“殿階之下”,后來用于對皇族成員的尊稱,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

4、《漢書》中有曰:“陛者,升堂之陛。

5、王者必有執(zhí)兵陳于階陛之側(cè),群臣與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曰卑以達尊之意也。

6、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zhí)事,皆此類也。

7、”可見,“殿下”之意近于“陛下”。

8、可以這樣理解,陛即臺階,特指宮殿的臺階,陛下,即臺階之下。

9、通常,古代皇帝坐在宮殿之上,臺階以下的兩邊都有武士手執(zhí)兵器護衛(wèi),那么,武士即所謂“陛下之人”。

10、大臣享奏事情或同皇帝對話,不敢直呼皇帝之名,而是由“陛下之人”負責(zé)傳達,后來陛下就成為對皇帝的尊稱。

11、同理,殿,即最高的房屋,殿下,即宮殿之下,原來也是對天子的敬稱,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逐漸演變?yōu)閷首印⒅T侯、親王、皇后、皇太后等的尊稱。

12、宋代高承在《事物紀原·公式姓諱·殿下》中言:“漢以來,皇太子、諸王稱殿下,漢之前未聞。

13、”唐人段城式在《酉陽雜姐》卷一總結(jié)道:“秦漢以來,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下,將軍言靡下,使節(jié)言節(jié)下、毅下,二千石長史言閣下,父母言膝下,同類相言足下。

14、”清代出版的《稱謂錄·天子》標(biāo)注:“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稱殿下。

15、”但明朝的史料也依然可以看到宗室親王被稱為殿下的記錄,例如靖難之變中建文帝的使者薛嘉見朱棣說“朝廷言殿下旦釋甲,暮即旋師”。

16、太平天國時對諸王及王子也用此尊稱。

17、《太平天國戰(zhàn)記·李秀成自述》:“我自在天王殿下與主面辨一切國事之后,天王深為疑忌”,《太平禮制》:“第三子,臣下呼稱王三殿下千歲”。

18、三國魏時期最早將“皇太后”稱為“殿下”,《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辛卯,群公奏太后曰:‘殿下圣德光隆,寧濟六合’。

19、”唐以后對皇太后、皇后亦稱“殿下”。

20、《舊五代史》卷四十一記載“丁丑,帝臨軒,命使冊淑妃曹氏為皇后。

21、禮院上言,百官上疏于皇后曰‘皇后殿下’,及六宮及率土婦人慶賀抵呼‘殿下’,不言‘皇后’。

22、中書覆奏,若抵呼‘殿下’,恐與皇太子無所分別,凡上中宮表章呼‘皇后殿下’,若不形文字,尋常抵呼‘皇后”’。

23、《開元禮》卷三《序例下·雜制》:“……百官上疏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稱‘殿下’,自稱皆曰‘臣’。

24、百官及東宮官對皇太子皆曰‘殿下’,百官自稱名,宮官自稱‘臣”’。

25、宋葉夢得所著《石林燕語》卷二:“唐初制《令》:惟皇太后、皇后,百官上疏稱‘殿下’。

26、至今循用之,蓋自唐始也。

27、”眾所周知,“陛下”是皇帝專屬的稱謂詞,然而有時也有“殿下”這一用法,主要集中于魏晉南北朝時期。

28、《稱謂錄·天子》記載“魏晉六朝稱殿下”。

29、如《三國志·魏書》記載“殿下(魏文帝曹巫)即位初年,貞祥眾瑞,日月而至,有命自天,昭然著見”。

30、再如“太祖問額,額對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

31、愿殿下深重察之!”《晉書》卷二三記載“邁是好山水人,本無道術(shù),斯事豈所能判!但殿下(孝武帝)德厚慶深……”《宋書》卷六三載“此鹵簿甚盛,必是殿下(宋武帝)出行”。

32、在唐代文獻中,也可見到,《舊唐書》卷一記載“伏愿殿下(唐肅宗)順其樂推,以安社櫻,王者之大孝也”,可見,稱皇帝為“殿下”雖然并不普遍,但是確實是其所指稱謂對象中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

33、中國號稱禮儀之邦,古人尤為重視禮節(jié),稱呼就是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

34、下稱謂上,或同輩相稱,都用“足下”。

35、意思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是稱呼對方的敬辭。

36、 足下最早用于下稱上。

37、史書中有很多臣子敬稱君主的例子,《戰(zhàn)國策.燕策一》記載蘇代對燕昭王說“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8、”意思是說:“您以為夠了,那么我就不必在此侍奉您了。

39、”再如《史記.高祖本紀》:酈生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

40、”意思是說:酈食其見劉邦不予跪拜,拱手行禮,說:“您一定要討伐無道的秦朝,就不適合傲慢而見長者。

41、”這都是臣子尊稱君主的用法。

42、 隨著詞語發(fā)展,“足下”不僅僅用于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也可以用于同輩之間。

43、如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開篇即用“少卿足下”作為對朋友任安的稱呼。

44、后來這種用法逐漸增多,頻繁用于平輩之間。

45、 無論是下對上,還是同輩相稱,“足下”都帶有敬意。

46、《稱謂錄》說:“古稱人君,亦已“足下”稱之,則“足下”之為尊稱。

47、”那么為什么尊稱對方用“足下”這個詞呢?據(jù)說這是源自晉文公。

48、據(jù)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十記載:“介子推逃祿隱跡,抱樹燒死。

49、文公(晉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履(以木作底的鞋)。

50、每懷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為重耳充饑,亦稱“剮肉奉君”),俯視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蓋起于此。

51、”《異苑》對“足下”的解釋雖十分有趣,但也有人不認同這個看法。

52、裴骃在《史記集解》中引東漢末年蔡邕的話解釋說:“群臣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執(zhí)事,皆謙類。

53、”也就是說,“足下”只是謙虛地尊稱對方的稱呼。

54、類似足下的上下級稱呼有殿下,閣下,陛下等。

55、下級稱上級一般要稱其官職或者稱其君,而上級對下級客氣時稱人的字,或者卿,不客氣時稱爾。

今天的內(nèi)容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zé)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公開數(shù)據(jù)整理或轉(zhuǎn)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內(nèi)容侵權(quán)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