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文章
- 熱門標簽
-
古代小太監(jiān)凈身介紹(清朝太監(jiān)被閹割的過程到底有多痛苦)
在古代,閹割手術的風險,還是挺高的。這個情況一直延續(xù)到清朝,雖然技術有所進步,但,仍然是一個高風險的手術。晚清時期,在北京城里承接閹割太監(jiān)手術的,當時叫“刀子匠”。
今天,小編和你聊聊,以前的太監(jiān),他們都是怎么被閹割的。
當年這些孩子,也是真的好可憐。
我們知道啊,在古代,醫(yī)療技術不發(fā)達,閹割一個男孩,是很危險的,失血過多、破傷風、傷口感染、疼痛休克……各種原因,都可能會導致死亡。
舉例子說,大明天順年間,大太監(jiān)阮讓,隨軍在湖廣貴州等地,鎮(zhèn)壓當?shù)氐摹懊鐏y”。
有一回,阮讓從俘虜?shù)拿缛死铮页?565個兒童,將他們閹割,送往朝廷,結果,死于手術和術后感染的,有329人。
為了向朝廷交差,阮讓又從民間買了一批兒童,閹割,結果,又閹死了一部分,前前后后,阮讓共計閹割幼童1894人,死于手術和術后感染的,有378人。手術死亡率高達20%。
是的。在古代,閹割手術的風險,還是挺高的。這個情況一直延續(xù)到清朝,雖然技術有所進步,但,仍然是一個高風險的手術。
晚清時期,在北京城里承接閹割太監(jiān)手術的,當時叫“刀子匠”,京城主要有兩家“刀子匠”:
第一家:位于會計司胡同,這家刀子匠,叫“畢五”。
第二家:位于方磚廠胡同,這家刀子匠,叫“小刀劉”。
這兩家閹割太監(jiān)的手術師傅,技術純熟,死亡率低,時間長了,品牌就響了,于是,成了紫禁城內務府指定的兩家閹房。
由于和內務府關系過硬,這兩家“刀子匠”甚至承接了內務府隊太監(jiān)的“面試”環(huán)節(jié)。
也就是說,當年想當太監(jiān)的,不需要到紫禁城內務府去參加面試,只需要到這兩家“刀子匠”報個名,當時叫“掛舀子”。
然后呢,這兩家閹房里有專門的人,對想做的太監(jiān)的孩子,進行簡單的“面試”,基本上看你五官端正,口齒伶俐,反應機靈,不呆不傻,也就可以了。
通過這兩家“刀子匠”面試的,閹割之后,送到內務府,內務府基本上是接受的,寬進嚴用,也就是說,后來內務府用人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人不行,則可以在宮內把太監(jiān)淘汰出去。
那么,當年京城里的“畢五”和“小刀劉”,閹割一個孩子,收取手術費多少錢呢?
答案是:六兩白銀。
六兩白銀是多少錢呢?大約相當于今天人民幣3000到6000元。不過,由于當時的人窮,所以,當時的六兩白銀,對于窮人來說,也是一筆巨款。
清朝亡了之后,外國人好奇,在京城付錢給退役的太監(jiān),叫他脫褲子拍照,敏感部位,小編已經(jīng)刪節(jié)
所以,許多做父親的,帶著兒子到京城來閹割,往往付不起這六兩白銀,怎么辦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擔保人,簡單地說,就是在宮內,找個認識的太監(jiān),或者在京城里,找個稍微有一點點身份的人,給你做個擔保。
那么這個刀子匠呢,就可以暫時不收費,這筆賬,孩子先欠著,等你入宮當太監(jiān)之后,再從你每個月的工資里,逐月扣減。
當年京城“畢五”和“小刀劉”這兩家刀子匠(閹房),平均每家每月,都要給紫禁城送去30名太監(jiān),也就是說,這兩家閹房,一年下來,一共要給紫禁城,送去240名太監(jiān)。
為什么要送這么多呢?答案是:因為宮里,常年需要太監(jiān),原因有好多。
例如:太監(jiān)退休,太監(jiān)病死,太監(jiān)被開除,太監(jiān)觸犯皇帝被打死,太監(jiān)被恩準辭職……等等,各種原因,所以,紫禁城每年,都要從外界補充兩百多名的新太監(jiān)。
那么,假如小編是當年的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想入宮當太監(jiān),小編具體需要怎么做呢?
答案是這樣的:
首先,孩子要由家長領著,到“畢五”或者“小刀劉”這兒來,報名,被簡單面試一下。
然后,簽《生死狀》,也就是說,以書面的形式,確定孩子是自愿閹割的,而且,手術過程如果感染死亡,不追究“畢五”或“小刀劉”的責任。
簽了生死狀之后,那么,刀子匠就要把孩子的眼睛蒙上,把手腳綁在手術床上,準備手術。
當時中國的醫(yī)療技術落后,手術的一些基本衛(wèi)生問題,是這樣解決的:
輕度麻醉:依靠“臭大麻湯”。
止血消炎:依靠火灰、中草藥。
刀具消毒:依靠火烤。
殺菌消毒:辣椒水。
消腫止痛:依靠豬苦膽。
在當時,手術的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首先,“刀子匠”先用白布、繃帶,綁緊孩子的下腹部,和兩條大腿的上部,為什么?這是要壓迫大動脈,防止大出血。
然后,“刀子匠”用繩子,把孩子的小雞雞和睪丸,綁上,用一根繩子,稍微吊起來,做出隨時準備宰割的樣子。
然后,“刀子匠”用竹板,拍打孩子的大腿根、屁股等處,長時間拍打,使孩子的下體發(fā)紅,發(fā)麻,發(fā)木,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孩子的下體發(fā)麻之后,有助于減輕挨刀的痛苦。
這個時候,“刀子匠”將一只熟雞蛋,放入孩子的口中,讓孩子咬著,為什么?因為要防止孩子太疼,把自己的舌頭咬破。
下一步,以溫熱的辣椒水,沖洗孩子的下體部位,為什么?這是要殺菌,消毒。準備開刀了。
接下來,“刀子匠”把小刀,放在火上烤一下,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刀,把孩子的小雞雞和睪丸,一刀切斷。
說時遲那時快,切下來之后,“刀子匠”馬上把一根軟軟的大麥桿,插進孩子的尿道,為什么?因為要導尿,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孩子的傷口長好,可能會把尿道堵塞,那就麻煩了。
這個時候,挨刀的孩子,已經(jīng)在痛苦地大喊大叫了,但是,沒辦法啊,可憐的孩子,誰叫你生在窮人的家里呢。
寫到這里,小編的鼻子一酸……
可是,可憐歸可憐,今天的故事,還是得講完啊。
“刀子匠”把導尿管(大麥桿)插進去孩子的尿道之后,馬上敷藥,各種中草藥,火灰,啥的,往孩子的刀口處,敷上,敷好。
接下來的兩三天,孩子還要不斷被換藥,每次換藥,都非常疼痛,又是一場鬼哭狼嚎。
三天之后,“刀子匠”把大麥桿扯走,檢查通尿正常,手術基本就算成功了。
割下來的小雞雞和睪丸,做父親的,把它裝進石灰粉盒子里,吊到自己家的屋梁上,每年的閹割紀念日,往上拉一段,寓意“步步高升”。
而至于那個被閹割的孩子,在紫禁城內,到底是步步高升,還是受盡欺負,那就不一定了。
那時候的孩子,實在是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