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擅長畫馬(當代十大畫馬名家)大家在熟悉不過了,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你知道擅長畫馬(當代十大畫馬名家)嗎?快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擅長畫馬(當代十大畫馬名家)
郎世寧(1688年——1766年),他是意大利米蘭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時候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來到了中國,為皇室畫畫,歷經(jīng)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盛世時期,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郎世寧非常擅長畫馬,他也因為擅于畫馬而得名。他最有名的畫馬作品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百駿圖》,全卷縱94.5厘米,橫776.2厘米,繪制著一百匹駿馬?,F(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面運用的是中國畫當中的三點透視法,馬匹與人物之間的聚散關系處理的很好,富有節(jié)奏感。雖然整個畫面中馬匹的數(shù)量眾多,但是幾個人物的繪制就能使人感覺到畫面中的馬匹是被人控制著。以人物開頭,又以人物結尾,首尾呼應,且人物與馬、樹、草之間的關系處理的非常自然,構思非常巧妙。
郎世寧這幅《百駿圖》與中國歷代畫家筆下的馬有著非常明顯的區(qū)別。郎世寧的《百駿圖》也是吸取了歷代畫家的經(jīng)驗和技法,可以看到明顯的工筆畫痕跡,眾馬的姿態(tài)各異,有的在喝水,有的在嬉戲,有的在休憩,有的在奔騰。這些是基于仔細觀察自然中的馬的生活,“師法自然”。這幅《百駿圖》最具特點的是,融入了西方繪畫技法。使用非常強烈的明暗關系進行對比,來塑造出物象的體積感。對于眾馬的畫法是采用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創(chuàng)的明暗寫實技法,突出了馬的形體和肌肉走向,用濃重的深色變化來表現(xiàn)馬體結構。這種技法處理明顯區(qū)別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視覺效果。又例如馬腿浸在河中時,郎世寧并沒有處理成山水畫當中水流勾染的效果,而是利用馬匹在水中的倒影來表現(xiàn)水的流動感。這些繪畫技法使郎世寧筆下的馬非常好辨認。
另外,這幅作品是郎世寧在雍正六年(1728年)的時候完成的,畫卷歷時四年竣工,皆由郎世寧一人獨立完成。